在乌镇,捕捉AI新动态
人工智能的世界是怎样的?未来生活的体验会更好吗?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拉开帷幕,为全球互联网从业者、科技爱好者们呈现一场人工智能(AI)的盛宴。
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博览会,近距离捕捉AI领域的新动态。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记者 李心怡 摄
你好小绿,我想要一盒草莓。
当记者发出动作指令后,对面的售货机器人立刻转身,用灵活纤细的仿真人手臂抓取货架上的草莓,而后递到桌上。这款人形机器人诞生于今年8月,是由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首个具有精确技能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它最重可以抓取5公斤左右的物品,末端控制精度达到0.1毫米,可以实现在工厂打螺丝,并同时具备了视觉识别、语音交互等能力。”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洪映映介绍,它将被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等各领域的实际场景,替代人工,完成精细化操作。
此外,这款机器人的制造过程也是“黑科技”的展示:其采用了高精度的机械臂和精密的传感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各种任务进行编程。
1. 售货机器人小绿 记者 李心怡 摄
另一头,乌镇峰会智能体“桐小乌”正在展位上与观众互动得火热。设计方蚂蚁集团工作人员许博介绍,“桐小乌”是国内首个集“会务+文旅”于一身,为参会者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峰会+景区”服务的AI智能体。参展者只需通过支付宝“碰一下”、下拉支付宝首页或使用支小宝APP都可以唤起“桐小乌”。“今天的大会议程是什么”“帮我介绍下附近景点”“乌镇美食有哪些”……当人们来到乌镇,“桐小乌”能精准响应大家的需求,并快速提供服务。
2. AI的触角也延伸到了低空经济领域。记者在现场观察到,AI的触角也延伸到了低空经济领域。“小天,帮我去巡逻。”随着天目山实验室技术骨干赵浩然发出语音指令,大屏中的无人机就开始山林巡护。与常见的无人机不同的是,天目山实验室的这款无人机更“聪明”,因为它拥有一个“大脑”,可以在遇到具体情况时自行进行决策。“如在巡逻过程中遇到山火,它会判断是否靠近,是否上传录像,甚至自行处置火灾等。这是普通无人机所没有的能力。”赵浩然说,无人机的大脑叫“小天”指控盒,可适配市面上多款无人机,且根据不同无人机的重量和耗电量,可选择不同的指控盒。其中最大的指控盒算力可达275TOPS,可装载约34B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
3. 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的背后,离不开大模型的算法。在腾讯科技展位,记者注意到一款以游戏“王者荣耀”中的场景为基础的AI多智能体与复杂决策开放研究平台装置——“腾讯开悟”。历经5年研发,这是该应用探索平台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首秀”。
记者 李心怡 摄
目前,“开悟AI实验室”平台主要服务于人工智能研究和高校AI人才培养,并探索产业应用。在交通领域,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智能体信息,如路口车辆、信号灯等,构建模型来优化交通流量;在电网调度和水务治理等方面,其AI训练平台也能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腾讯工作人员吴许昊举例说,在交通方面,“开悟”可以帮助综合比较多个路口情况,提供更高效的交通通行方案。这不同于目前的红绿灯管理方式,而是一种自主分析与优化的方法。
展会现场展示了特斯拉的一台赛博越野旅行车(CyBERTruck),其设计充满了科幻感、未来感和神秘感,工作人员介绍,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和强大的算力,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能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行驶,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运行。
今年博览会共布设了50余项智慧化互动体验项目,“AI创艺之境”体验区与人形机器人专区让观众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可感、可触和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