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 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央视网消息:11月20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消费市场回升向好、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设完成、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消息,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0月升级类商品销售方面,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2%、7.4%、3.7%。
此外,商务部重点监测显示,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在11月上旬分别增长了45%和28%,截至11月11日,2160.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3271.9万台,并且截至11月19日零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突破400万份。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带动市场销售进一步活跃。1—10月,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品质类消费集中的仓储会员店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线下消费新热点新业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服务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1—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3.3个百分点。交通出行类、通讯信息类服务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20日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于19日举行了颁奖仪式。此次获奖的项目中包括类脑计算、具身智能和大模型等全球最前沿技术。
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关注和积极响应下,共收到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以及工程研发三大类别的270项成果,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两轮评审遴选,最终共有20个项目荣获“领先科技”称号,涵盖类脑计算、具身智能、大模型与高性能芯片等前沿领域。
记者在此次获奖的20个领先科技成果中发现,人工智能领域成为焦点所在,吸引了广泛关注。
镜头中正在演示抓取物品的机器人是此次获奖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赋予人形机器人聪明的大脑和敏捷的小脑。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浪潮,而此次获奖的“文心智能体技术”能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自主完成复杂任务,并在环境中持续学习自主进化。
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已超过80万开发者和15万家企业在使用。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设历时九年多,于2022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在地下700米深处的实验大厅里,挖有一个44米深的水池,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就在此其中。它由直径41米的不锈钢网壳、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45000只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部件组成。
继不锈钢网壳和有机玻璃球合拢之后,今天下午,光电倍增管模块也全部吊装完成。
江门中微子实验致力于测量三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当中微子进入探测器时,它们与液体闪烁体发生作用,导致其发出极细小的光线。这光被数万个光电倍增管捕捉,并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自2023年11月20日起,在广东省深圳市湾口岸和珠海拱北口岸,将试点实行“无证过境”的出入境制度。符合条件的非公务出行人员可享受这种便利通关方式。
此次试点是基于中国出入境管理局的一项决定展开的,旨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在该通道通行时,无需出示证件或进行常规检查。
这一举措有望减少不必要的纸张使用和等待时间,对出入境旅客带来便利,并有助于优化口岸服务体验。
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日前正式投运。该工程投资7.7亿元,变电容量从600万千伏安增加至1200万千伏安,每年可输送电量超700亿千瓦时,能满足300万户城镇居民冬季日常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