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新区:探索人工智能产业的新路径
绵阳科技城新区是全省最年轻的省级新区之一。它生长在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之上,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在设立之初,这片土地就被赋予了厚望:探索建设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今天的《新区进化论》将带领我们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看它如何勇往直前,拥抱“新”事物,推动变革和突破。
6架无人机快速升空,执行城市管理任务,并为绵阳科技城新区带来更加精细和智能化的管理。这标志着该地区的精细化与智慧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四川新投智城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毛程程表示,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利用低轨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和地面感知设备等资源进行实时联动,实现了对城市三维融合感知的精细化处理。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事故和森林火灾等场景。
这个技术突破了平面到立体、从陆地到空天的传统界限,让科技创新更加深入到各种全新领域。时间回到2020年12月,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新区之一。以科技命名的新区,自然会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更多新的成就。
那么,新区首先会落在哪里进行创新?
记者罗丹报道,既然科技城新区背靠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必然要抓住新的赛道机遇。科技城新区应充分利用绵阳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填补产业空白、补齐发展短板,以此实现“追新”机器人产业的目标。
2022年8月,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机器人智能制造园区迎来了一批新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到来标志着“从无到有”的产业发展竞赛的正式启动。
黄珍祥总经理在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最初在深圳运营,专注于小型人形机器人的生产与销售,主要市场集中在教育领域。今年5月,他们发布了夸父MY的一个版本,并将其应用推广到文明交通劝导等场景中。
一家企业的迅速成长映射出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在两年时间里,新区已形成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并获得了省级认定。新赛道已经成为主赛道,新区为何能如此迅猛?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政策支持**: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与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 **技术创新**:科技城新区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鼓励创新研发,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
3. **市场开拓**: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了竞争力。
4. **产业融合**:新区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绵阳科技城新区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实现了快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创新基地。
绵阳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桂龙表示,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和平台牵引的作用,不断在特色应用场景、关键核心技术、中试成果转化以及产业链条集聚发展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我们希望横向扩展更多产业类别,纵向延伸更长产业链条,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场景、全产业、全链条、全生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先后引进了4名院士和40多名高校专家教授以及多名企业负责人,建立了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并成立了总额为30亿元的专项基金,投资机器人相关项目……如今,已经有50余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在新区蓬勃发展起来,贡献产值超过30亿元。
成科国重高副院长雷天宇表示,他们建立了名为“四川省先进锂金属电池中试研发平台”的项目,为新区内的企业提供大量中试验证服务。这些服务特别适用于那些有需求的高比能电池企业。
黄总,我公司是新到的,刚在新区注册成立不久。新区举办这次银企对接活动,我们的沟通和合作,都是通过新区平台进行的。
黄总:我们几乎就是拎包入住的,在新区开展的这个银企对接活动中,(我们)与建设银行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都借助了新区这一平台来进行。
绵阳市五八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尹健说,在园区内就能实现供应链的合作,互相促进和共赢的局面。
聚集研发、孵化、服务和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让这个新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
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十二届科博会上,新区展出了许多“人工智能”产品,如咖啡机器人和巡逻机器狗等,在场嘉宾纷纷驻足观赏,称赞其“实力”。这些展品展示了新区科技创新的魅力和未来城市的气息。
记者罗丹:作为年轻且充满前瞻性的省级新区,这里融合了未来感与科技的元素,这使得它在居民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青睐。这些年轻人不仅为新区带来了创新的能量,还助力着新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它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
绵阳市民 张世有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非常舒服。
宫旭东,这位来自科技城新区特种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正进行着一种双向奔赴。这不仅是他的个人目标,也是他与团队的共同追求。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宫旭东和他的同事们不畏艰险,勇敢地投身于技术研发中。他们不断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以期能够创造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行业竞争力。
通过这种双向奔赴的精神,宫旭东和他的团队不仅推动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为整个行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他们在技术创新的路上,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共同追求着更好的未来。
绵阳市民 黄秀琼 :真的是气象更新。
夸父机器人:看撒子嘛,想合影打卡就过来嘛。今年年底,科技城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翻番,预计为180余家;各级创新平台将净增近30个,研发投入增长近三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将增长3.5倍。
2023年,科技城新区直管区技术合同交易额有望突破14亿元。这将是2021年的9倍。
绵阳科技城新区用了四年的时间,在科技创新方面标定了发展的方向。它在纵横交错的赛道上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并且源源不断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从宜宾三江新区到成都东部新区,再到南充临江新区和绵阳科技城新区,省级新区们一直在打造特色优势,塑造营商环境,使产业进化升级。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能够提升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期待这四个省级新区继续在时代浪潮中做出新的探索,并引领带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