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星荟萃金陵:全国青少年杰出 AI 竞技风采


交汇点讯 智能陪伴机器人狗、人工智能中药识别系统以及厨房环境智能监测设备……11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带来了超过400项AI艺术生成、交互设计、工程实践和算法挑战领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在这里,青少年们致力于创作出多项充满爱意的AI作品,用技术描绘出美好的未来愿景。

在人机共智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学生们与初高中生交流科研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应用人工智能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旨在向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科技,并引导他们树立“智能向善”的价值观。活动于4月启动,发布了学习实践指南、课程资源和教学案例,同时还提供了开源智能工具集合和算力的支持。

学生们运用这些资源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收到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万余项学生和教师作品。从中评选出1693项优秀作品。

颁发卓越作品证书

本次在南京举办的交流展示活动汇聚了400余件优秀作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青少年、教师以及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作品中既有充满爱心的人工智能工程实践——比如“老人智能家门提醒系统”、“校园动物关爱系统”,也有体现青少年对于社会安全思考的作品——如“防异常驾驶预警处理系统”、“森林多功能消防车”。此外,还有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非遗、文旅等元素的AI交互设计作品。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中学生们积极挑战现场任务。

最终,根据专家遴选和现场任务完成情况,角逐出43项五星卓越作品、73项四星卓越作品以及145项三星卓越作品。此次活动还为中学生们搭建了与人工智能专业大学生、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交流的平台。来自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6所高校的科技社团以实物与路演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18项最新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给中学生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教师们则在现场分享了40余项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案例。比如运用人工智能创作古韵歌曲、撰写诗歌、绘制皮影戏等,并交流如何组织学生跨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学习实践,在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

周志华教授在活动的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当前,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周志华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突破。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劳动力和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就像电力一样,迟早会进入所有行业。”他鼓励青少年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并打好数学和计算程序的基础,全面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继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造福社会。

闭幕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而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则作为共同承办方参与其中。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是王松光先生,他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副主任;另一位重要嘉宾是方胜昔女士,她担任着江苏省科协副主席的职务;此外,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友国也出席了闭幕仪式,并且同时担任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