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展示交流活动在南京举行


2024年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而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则共同承办。

活动内容包括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示、青少年现场任务挑战、AI创新教学案例交流及人工智能科技公众开放体验等。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青少年、大学生、教师以及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吸引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副校长,并任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的周志华出席了闭幕活动。此外,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王松光、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以及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王友国也共同参与了会议。

▲闭幕活动现场,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周志华教授的主旨报告中,《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是他的主题。他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核心概念,从其发展历程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

当前,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改变了世界。“通过生动的例子,周志华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突破。”他说。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和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就像电力一样,迟早会进入所有行业。”他鼓励青少年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打好数学与计算程序的基础,全面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知识,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造福社会。

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于4月正式启动,旨在面向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科技,关注智能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培育青少年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价值观。活动期间发布了学习实践指南、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案例,提供了开源智能工具集合和算力,支持青少年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探索并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在“人机共智”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为人类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更加智能、协调、和谐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

活动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万余项学生和教师作品。其中,有1693项获得优秀作品。这次展示交流活动向公众集中展现了400余项AI艺术生成、AI交互设计、AI工程实践、AI算法挑战的优秀青少年作品。

各类创新作品吸引了青少年、教师和家长的兴趣。“智能‘陪伴’机器狗”、“AI中药识别”、“厨房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等创新作品让前来观摩的人们产生了浓厚兴趣。全国各省区中学生现场展示成果,完成任务挑战活动并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进行专业交流。

根据专家遴选和现场任务完成情况,共选出43项“五星卓越”作品、73项“四星卓越”以及145项“三星卓越”作品。

▲颁发卓越作品证书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现场分享了40余项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案例,交流如何组织学生跨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学习实践,在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

这些创新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尤其是关于运用人工智能创作古韵歌曲、撰写诗歌以及绘制皮影戏等新颖的教学设计。

▲高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与初高中生进行科研实践交流。这个活动还举办了多场专业的交流和公众开放体验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公众以及科技辅导员参与其中。同时,来自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6所高校的科技社团展示了他们的最新人工智能科技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泉。

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全国青少年及科技教师交流学习、展示自我、共同进步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和大学的普及和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