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持,谁是最耀眼的明星?
华尔街上的AI新宠近期表现异常强劲。人工智能热潮持续升温。各类大模型如繁星点点,在社会上各处渗透,各种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插上了AI翅膀的千行百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在资本市场,AI技术迅猛迭代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近期,美股中的AI应用概念股AppLovin备受全球瞩目,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700%,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收盘价屡创历史新高,续写AI神话。A股市场方面,继人工智能算力侧诞生了一批大牛股后,AI应用再度掀起热潮,一批AI下游应用公司吸引资本市场目光,机构竞相调研布局,股价异军突起。然而,个股的普涨掩盖不了基本面分化的事实,在板块整体估值高企的情况下,有基金经理指出,当前板块内的溢价呈现明显分化。在投资时需要甄别,挑选出一些团队优质、业务场景与AI技术结合潜力大的AI应用公司。
近期,AppLovin披露的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该公司近年来在移动广告和应用分析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通过AI工具助力广告变现率提升,因此成为了华尔街的“AI新宠”。年初至今,AppLovin股价涨幅超过700%,市值突破千亿美元,收盘价屡创历史新高,续写AI神话。
A股市场中,继人工智能算力侧诞生了一批大牛股后,AI应用板块持续走高。多只个股股价短期内翻倍增长。港股方面,广告营销公司汇量科技和互动网络公司趣致集团的股价也大幅上涨,分别累计涨幅超过3倍和55%。
基金方面,数字经济、传媒等AI应用相关主题基金净值迅速崛起。近期,AI应用板块受到广泛关注,永赢数字经济智选基金经理王文龙表示,首先,北美算力投资交易开始向应用迁移,不仅股票选择还包括美股不少应用公司出现超预期的AI收入表现,这为AI应用商业化提供了现实案例。其次,国内也开始有规模较大的AI收入产生,订单、广告提效等都能看到。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朱辰喆指出,虽然大家去年所期待的杀手级AI应用迟迟没有出现,但近期AI应用已经在很多场景落地,许多传统的工作流程都已经融入了AI功能。从B端看,AI率先在广告、电商、金融财税等领域落地,增厚报表业绩。如Shopify、AppLovin等海外AI应用公司业绩超预期。
新一批以OpenAI为代表的模型在逻辑推理和准确率方面有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医疗、法律、工业的AI化革新有望加速。”朱辰喆表示,“从C端看,头部应用访问量仍在高基数下持续增长,如ChatGPT、Perplexity AI、豆包等产品,10月访问量较6月涨幅均超15%。同时一批现有互联网产品的AI功能也已融入其中,包括百度文库、腾讯会议等。”
宝盈基金基金经理容志能指出,因为美国多家相关公司发布了财报,股价创新高传导至A股,A股中先是映射了AI教育,后来在IP玩具等终端发酵。“A股行情的发展方向很清晰,还是围绕AI在发力应用和终端。传统行业如广告、教育、搜索等都会被AI赋能,同时也有新的形式,AIagent会落地到各类终端如耳机、玩具、音箱等。”容志能表示。
“AI应用火爆的行情背后或是AI发展的第一阶段基础设施(算力、数据库)建设已经接近增速高点。”华商基金基金经理艾定飞表示,未来支持AI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或需要来自于AI应用和AI终端的爆发,从而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该板块当前基本面相对稳定,估值相对合理。商业化应用“春江水暖”近年来,AI投资一路高歌猛进,但AI烧掉的巨额资金开始引发华尔街对科技企业的担忧,短期的投资回报与狂热的AI投资潮相距甚远。不过,AppLovin进入业绩兑现期,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是AI应用商业化落地的现实案例,引发了业界无限遐想。
AI赋能预期推动下,机构普遍认为,AI渗透加快,AI应用商业化逐步落地,有望为公司提高业绩贡献度。在各个传统业务仍在探索AI应用前景之际,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尝到“甜头”。朱辰喆指出,广告营销和电商板块是AI落地较快、相关上市公司受益明显的板块。
在广告营销中,AI一方面赋能广告素材的制作,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调优,实现广告投放需求与投放媒体的精准匹配,提高广告转化率。在电商板块,电商涉及上架、买卖家沟通、发货等一系列重复琐碎的工作,这些工作形式相对固定,AI落地速度较快。
王文龙表示,AI从可验证情况看,A股中大模型公司可以在订单上看到显著增长,做AIagent的公司开始能够看到小批量收入,AI广告公司可以看到成本优化,利润率提升。嘉实基金基金经理田光远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目前AI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在面向个人领域,AIGC技术满足了个人日常生活需求,涵盖如Chatbot、社交、游戏、教育和内容创作等场景。
美股上市企业中已有部分AI相关公司开始盈利,国内也有部分算力相关公司的盈利速度在高速提升。“我们预计医疗、法律、工业的AI化革新有望加速。”容志能表示,“从C端看,头部应用访问量仍持续增长。ChatGPT、Perplexity AI、豆包、Kimi等产品的10月访问量较6月涨幅均超15%。”
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承接更多新的AI玩法,成为最具潜力的AI终端。“华商基金艾定飞表示,未来支持AI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或需要来自于AI应用和AI终端的爆发。
王文龙认为,如果从变革的角度出发,传统行业中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流程优化,以及新的需求点挖掘会有显著提高。而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医疗、法律、设计、文娱、金融等领域,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效率在AI工具的加持下会明显提升。
田光远则表示,伴随大模型技术和能力指数级跃迁,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AI将和万物结合,所有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都会迎来一定程度的重塑。短期看,金融、教育、文娱传媒、办公等领域能实现快速场景落地;中期看,政务、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长期看,大模型有望为医疗、汽车、科研等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只会昙花一现。王文龙认为,目前国内AI应用的溢价呈现明显分化,一部分主业有收入有利润的公司,也有AI创新,过去长期估值不高;另一部分主业没有可观测估值,但卡位未来大方向,做映射投资时会被发现的,溢价非常明显。
这也和产业初期特征类似,新冒出来的公司往往能享受一波快速的产业预期红利,给高溢价,而老龙头们需要通过不断兑现产业进展才会逐渐获得认可,形成盈利与估值共振。从前景来看,预期阶段新公司溢价更高,从长期持有的角度看,有估值、AI兑现力的头部公司未来更可能享受到持续的溢价提升过程。
朱辰喆同样相对乐观,他认为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高估值的公司,回顾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期间,大量游戏、影视、广告营销公司同样获得高估值。不仅A股如此,当前很多集成AI技术的美股SaaS公司,同样估值较高。
在目前这个阶段,要挑选出一些团队优质、业务场景与AI技术结合潜力大的AI应用公司,即便当前AI对财务报表的贡献还很低,但随着底层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端的持续调优,也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容志能表示,“人工智能在方向上,从算力、大模型再到应用端,方向都不会被证伪,产业趋势没问题,只是落地到公司,不一定是当前炒的这些标的而已。
当前风险还算可控,没涨多少,甚至都没到去年5月的高点。“我国AI技术在全球来看处于第一梯队,且从全球看,AI产业链也只有美国和中国能分享。原因是产业链完整,从硬件到软件和内容生态都有,而大部分国家只能参与其中一部分环节。”
田光远表示,本轮AI应用爆发是产业趋势必然规律,不是单纯的技术炒作。
目前还处于AI应用真正爆发前夕,资本支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收入兑现仍需时间,科技板块的整体估值仍处于比较合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