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迎生成式AI挑战


All In AI已成为科技企业的共识,在国内上一波的AI浪潮中,作为代表之一的商汤科技也正在全面转型至生成式AI赛道。

2023年12月3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宣布建立了新的架构“1+X”。其中,“1”指核心业务——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并实现大装置、基础模型和AI应用的无缝集成。在CV领域,商汤将深耕通用视觉模型,覆盖各种应用场景。

而在“X”方面,商汤重组了生态企业矩阵,包括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各生态企业将设立独立的CEO,并对业务负责。这次调整旨在重新定位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核心领域,并更好地应对AI 2.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上一波的AI浪潮中,商汤凭借在人脸和视觉识别方面的技术优势,成为“AI四小龙”之一,并于2021年成功上市。随着ChatGPT引发生成式AI席卷浪潮,商汤也开始加码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自2022年底开始,以超10000张GPU的算力资源投入,推出日日新大模型,从2024年7月升级到5.5版本,实现对标GPT-4o的综合性能和实时交互体验。

这次战略重组后,商汤打造了以生成式AI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在10月份公司十周年之际,徐立表示,相信并期待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务实来讲,我们已迈出了两步:即常说的传统AI 1.0和生成式大模型AI 2.0。”

AI 1.0和AI 2.0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AI成本结构的变化。在传统的AI 1.0时代,主要成本是研发人员投入;而在生成式大模型AI 2.0时代,主要成本是算力资源的投入。

简言之,在生成式大模型AI领域,商汤的核心战略是实现算力大装置(SCO)、大模型和应用(CNI)的无缝集成。以应用驱动模型,以模型带动算力的优化。为此,商汤围绕战略和核心资源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徐立强调,新架构的战略意义在于:

1. 坚定生成式AI为代表的业务,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现金流;

2. 依托集团基础设施优势的协同效应,更利于生态企业快速抓住垂直行业的市场机会;

3. 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机制更适应市场化发展。

面对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生成式AI浪潮,商汤的优势在于多年的技术积累、AI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生态。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营收达到1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5.7%,营收占比提高至60.4%。

尽管如此,商汤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AI正处于技术竞赛当中,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竞争;同时,AI巨大的投入和商业收入之间的巨大鸿沟短期内仍会存在,对参与玩家来说都代表着不确定性。

在深耕AI领域10年后,商汤终于迎来了生成式AI浪潮,它将重新出发,朝着这一机遇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