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发布 AI 写论文指南,界限何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现在人们对于AI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在文稿撰写方面。不少人在网上使用AI写文案、写评价,也有高校学生把AI用在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确实,相比线下翻书籍或者线上找资料,借助AI写论文更加方便,但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和讨论。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对人工智能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范。除了复旦大学外,全国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

这些规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在学术写作中,AI使用的边界在哪里?

AI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已非常普遍如今,AI工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智慧”,AI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已非常普遍。今年刚保研武汉大学的小蔡告诉中国之声,此前他在写本科毕业论文时,用过AI。小蔡:其实我们学生在论文或者其他写作方面用得也很多,最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可以将不懂的问题直接输入进去,让AI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也能让我们对技术、背景有更多的认识。小蔡坦言,AI工具能大幅度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背景资料的查阅效率,但真正在论文的写作层面,自己并不会依赖AI工具。小蔡:节约了很多时间,不会像以前一样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可以更快了解技术。

在后面的写作环节,很多高校确实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本人不会直接用到自己的写作,每个人的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主体部分肯定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过程去写。背景介绍这方面直接改写AI提供的文本,就显得文章前后逻辑有很强的拼凑感。

河南师范大学的小韩也是今年毕业,他告诉记者,他的室友写毕业论文时就曾因为过度依赖AI工具吃过亏。

小韩:我自己的论文AI占了一小部分,我们宿舍长的论文占比高,他第一次AI查重率高达80%多。AI生成的内容一般有非常关键的逻辑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还有虽然、但是这种关联词。其实他当时论文查重率才30%,不是特别高。

AI查重率高一些,他就自己修改一下语句、语序,把关联词删一删,后来也降下去了。

全国多所高校试行使用AI的相关规定过度依赖AI,显然背离了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初衷。而复旦大学近日出台的《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不仅明确了允许使用AI的范围与原则,还从AI工具的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设计)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明确了禁止使用的范围。

比如,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规范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孔林涛:AI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不能形成依赖,更不能让它占据主流。因此,在毕业设计上进行常规查重以外,还做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部分的检测,避免学生产生过度依赖的状态。

做了这样的工作之后,整体从教指委的角度,从学院分管毕业设计工作的老师的角度,以及整体毕业生的角度都对规定持支持认可的态度。

规定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效果,很少有同学依赖AI生成做自己的毕业设计。但是,大家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度的问题,经过检测后能够很好地调整。

孔林涛说,学校规定查重结果不得超过30%,AI检测结果显示的智能生成内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学院会向超出AI检测标准的学生发出警示。

孔林涛:参数的设置也是综合性考虑,体现了我们对AI时代的一种欢迎、迎接的态度。有时候我们会因为AI强大的功能忘记我们最初的目标,失去了方向,所以我们的限制也是让学生回归到自身的轨道上来。

规范AI的应用需多方面组合发力记者搜索发现,ai代写的帖子比比皆是。记者添加了一位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后,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生成论文每千字15元,一篇万字论文150元左右,需求提得越详细,生成的论文质量越高。

如果过不了查重软件的AI检测,还可以进行“降AI”的操作。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精武表示,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全面禁止AI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应用并不现实。

赵精武:AI在学术论文写作上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学术论文润色、评审辅助、编辑反馈优化三个方面。对AI合理应用的边界要有一个基础的理解,AI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应当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论文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等应当是由学生自行撰写,AI仅仅是在既有的论文成果基础上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绝大部分的AI产品短期内不太可能直接生成符合学术要求的毕业论文,这也意味着平台上部分机构所发布的“AI论文写作教程”存在过度营销的问题,甚至可能诱导学生形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赵精武建议,未来AI的应用应该是一个平衡关系,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辅助利用AI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也要注意过度滥用AI技术。学校需要从技术手段、评价体系、学术素养等多方面组合发力,规范AI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