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热议: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


北京时间12月5日下午,记者陈天浩报道: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12月2日至4日于广州举行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中外学者从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12月2日至4日于广州举行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中外学者从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将推动经济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新能源领域,学者们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实施将极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12月2日至4日于广州举行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中外学者从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将推动经济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新能源领域,学者们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实施将极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

12月3日晚,在广州塔举行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夜”文化展演活动,展现了广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和魅力。猎德大桥为活动亮灯,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重要应用。

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中国将突破30万亿元。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使它成为重要的全球经济增长体。他指出,这些颠覆性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模式,并为中国和全球经济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自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中国不仅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还为全球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技术支持。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并为全球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了引领地位。

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梁锦松强调了香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为大湾区企业提供了资本支持;此外,香港的高等教育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也使其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桥梁。

梁锦松认为,香港帮助企业突破国际市场壁垒,特别是在面对全球经济挑战时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