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理解下一个科技前沿
爱干净、眼中有活儿、主动做家务、能记住是谁偷吃了苹果、会耍小脾气、会感到无聊、无聊时还会自己看电视……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全球首个通用智能机器人“通通”亮相,并入选十大重大科技成果。
这种机器人具有多种功能和特点。它不仅保持房间整洁,还能主动处理家务事,记住谁偷吃了苹果并做出回应。此外,它会耍小脾气,也会感到无聊,并在无聊时自己看电视。这些独特的性能让它成为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也成为了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亮点之一。
“通通”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还体现了人类与机器人共处的美好愿景。
“通通”的诞生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预示着对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一番前瞻思考。我们有幸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国际交流部部长张杨进行了深入交谈,共同探讨了关于通用智能的具体概念和内涵。
当有人询问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时,现场的记者也向大家解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邀请张杨先生为我们答疑解惑。
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呢?它是一种智能系统,旨在使智能体像人一样行事。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够感知环境、思考并做出决策,还能学习新技能,并且能够在执行任务时与人类或其他智能体有效协作。此外,它们还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并遵循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通用人工智能具有三大基本特征:首先,它必须完成无限的任务,而不是局限于人类定义的有限几个任务;其次,在场景中自主发现任务,也就是能做到“眼里有活儿”;最后,它要有自主的价值来驱动,而不是被动地被数据所影响。同时,这种智能体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比如构建认知架构、由价值驱动行动并在现实世界中有效互动、决策过程透明可解释以及与人类建立信任关系等。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设计和开发出能够执行无限任务的智能系统;其次,让智能体自主发现并完成任务;最后,确保其行为和决策过程可以被理解和解释。
问: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答:大模型架构可以比喻为“鹦鹉范式”,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大量重复数据进行训练。在当前情况下,大数据、大算力和大模型共同推动的人工智能模式,在产业落地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复杂场景难以有效应用。
而通用人工智能的科研范式则以“小数据,大任务”为架构,智能体表现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自主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不依赖大数据,基于无标注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并且具有低功耗的特点。这种高级智能,就像乌鸦喝水那样看似简单但需要自主推理的高级行为,是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
总的来说,大模型侧重于重复训练,而通用人工智能则强调自主学习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问:通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答: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象征,“通通”正是其雏形。她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并在快速迭代中成长。“通通”能够作为通用底座,支撑各种垂直应用场景的发展,形成千万个“通用智能人”,专门聚焦于应急、交通、能源、康养、教育、政务以及制造七大领域,为千行百业赋能。未来,科研机构将与生态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垂直领域的智能体,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转化,助力数字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