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运用AI:需谨慎趋利避害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影响。本次调研通过线上方式,汇集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1007名临床医护人员的观点。
该报告旨在揭示全球医疗健康的最新趋势,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现状、挑战和前景。结果显示,中国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AI工具方面表现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积极性与准备度,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来源:人民网 2023年12月15日)
报告显示,在我国参与调研的临床医护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了AI工具。这一比例较全球平均值的26%要高得多,显示出显著的领先性。
这反映出中国医疗人员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在对待新技术的态度上,既尊重医学权威,又特别注重创新和培养新生力量。这种态度使得我国医护人员在使用AI医疗工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和应用率。
我国人口众多,且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覆盖。这使得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医疗数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建设,各种信息系统如国家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病案首页管理系统等已经相当完善,能够高效地收集和处理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
得益于丰富的高质量医疗数据,“AI医疗”产品在我国具有显著优势。医护人员对这一技术的青睐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并且还在持续扩大中。
AI不仅提升了大型医院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还帮助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当前已有多种“AI医生”等智能产品,在辅助诊疗、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AI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与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隐私保护问题,此外还有被滥用的风险,比如用于欺诈行为或支持非法诊疗活动等。最近就发现有医学专家的名义遭到滥用的现象,不仅损害了专家声誉,还可能危及公众健康安全。
因此,在积极推广AI医疗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其应用边界,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伦理底线不被触及。医生应当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并且需要学习相关的伦理课程来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
总之,我国医务人员对AI医疗工具的欢迎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必须审慎地管理和使用这些先进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需求的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