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从多个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包括加强人才培育、促进技术革新等。
同时,国家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些举措为我国的人工智能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支持。
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来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的未来产业,以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行动”,推出了四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应用,提高全民数字教育素养与技能,并开发教育专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时,该计划也注重规范人工智能使用中的科学伦理问题,从多方面助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该指南明确提出目标:到2026年,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与科技创新联动水平将显著提升。期间,计划新制定至少5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而加快形成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表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人工智能技术亟需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以解决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和算力布局等都是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措施的推进,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长远且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