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中美欧引领AI发展,新兴领域势头迅猛


12月2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场重要科研成果发布会,并发布了《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

该报告主要聚焦于数字孪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它以城市发展的策略研究和人工智能发展国际评估比较为总报告,重点探讨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优势与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特别关注了影响数字孪生技术落地的风险治理、模型驱动及数字包容等问题。

此外,报告还对比分析了全球42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和欧盟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中国的高校研究相对集中;欧盟的发展具有整体性,集中在西欧发达国家;而美国在研究和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区域对比也揭示出人工智能的主要分布依然局限在东亚、北美及西欧地区,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落后。

报告还指出,全球的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型语言模型(LLM)到微软的Copilot等辅助工具,再到“检索增强生成”领域知识的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AI应用正在不断扩展。然而,随着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前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展现出构建更强大、通用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潜力。全球各大企业纷纷布局这一领域,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将从2022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大约285亿美元。

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预计将高达46.2%。这些数据表明,LLM智能体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劲发展势头。预测显示,该领域将在多模态智能体、人机深度协作等方向持续进步,并在情绪感知与交互等方面不断拓展。

然而,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复杂评估标准的建立、高成本商业部署、透明度问题以及伦理考量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和行业进一步关注并解决。